月: 九月 2004
《生命》閱讀的種種心情
寫完上一篇 blog,心中這個從九月初就放在心上的大石頭總算放下了。同時想做的是,把所有已經寫好了關於《生命》的 blog 收集起來。例如:黃小黛的「台灣庶民的映像│吳乙峰的《生命》」、阿孝的「《生命》中的新聞學」、schee 的「全景紀錄片吳乙峰「生命」網路寫手首映會」、Alice 的「與《生命》對話」、benla 的「從紀錄片生命看見另一種國片希望」、陳豐偉的採訪、「台灣今年最值得等待的一部電影」等等。還有誰知道別人的《生命》心得網址,能夠貼在底下的回應區跟大家分享嗎?
[updated] 小貓亂跑烘焙車:生命是什麼?、一座孤讀的島嶼: 【消息】來去看吳乙峰的《生命》、工頭的Am I Strong Enough?──關於《生命》的一些雜記。Mimiko 的米果盒子:隧道口,看見生命天光。
《生命》的某個角度
Dear M.D.,
有一天晚上,我突然想起了陽台上的洗衣機。那是一台解決了洗衣服問題的幸福機器,在風雨之中從板橋一路開車迎娶回來這台二手的洗衣機。就在有一天深夜的某個時刻突然地來到我的身旁,宛如一只恬靜的幽靈被生命召喚,離開了遠本靜靜地在記憶裡躺著的角落,走到我的面前來。我還記得拿著綠色的圖書館檯燈,替來維修的工程師從一旁打光。它的背部斑駁的刻痕、底槽的結構,因為燈光而被喚醒了;我們協助它站在紅磚上。很神奇的是它在維修的時候,竟然如此同時地脆弱與堅固:正是因為壞了(脆弱),這個師傅才來維修的:但是在燈光靜靜地照的時候,幾個檢查與動作之後,它就被宣告沒有問題、解決了。在記憶光暈溫暖的圍繞底下,這種簡單的安全感又帶來了堅固的感受。
繼續閱讀
北亞歌曲走馬燈
感謝 acer、gugod、orcas、zonble、asano 諸位善信大德 iTunes 的貢獻,我在 Joy 的家舉辦第一次北亞歌曲亂放欣賞會。裡面有夾子、張國榮、Mr. Children、Love Psychedelico、X-Japan 等等超讚的音樂跟大家分享。有趣的是在聽張國榮「熱辣辣+放蕩」靴子腿(bootleg)時聽到一半,裡面出現了一句經典法文名句:Voulez-vous coucher avec moi ce soir?(「您今晚是否願意與我共眠?」)。我本來還不相信、以為是美國前輩聽成某段自己熟悉的拉丁歌詞;後來大家一起重聽好幾次,終於確定這句有名的法文是準確地嵌在演唱會歌唱中間、一切的樂隊動作靜止前。
Google Answer 還有很多人在討論(Google Answer #353475)這句奇特的美國法文(American French)到底是在幹嘛。真有趣。
VistA Pittsburg Meeting
great historical moment
1981 memo from Martin E. Johnson to Kenneth J. Dickie, M. D. Subject: DM&S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s: Recent History and Recommended Course of Action.
巴倫.波因的音樂營隊
這活動的優點之一 — 至少在我這個怪人看來是如此 — 是它沒有綱領可言。沒有人打算在結束時簽署一份宣言。那只是要把一些不同的人集合在一個文化中心,看看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—- 有可能會摩擦出政治的火花,但因為我們都不是政治人,所以政治的一面不是我們特別感興趣的。我們感興趣的是音樂的力量,想要透過討論和文化來創造一種平等和情誼感,而那是在生活陷於兩極化的中東所不可得的。
《文化與抵抗:薩依德訪談錄》,愛德華.薩依德與 David Barsamian著,梁永安譯。「凡是政治認同受到威脅的地方,文化都是一種抵抗滅絕和抹拭的方式。文化是記憶抵抗遺忘的一種方式。」(封面字句)
我正在思考要不要帶著它出去旅行。
樹頭上的快樂:cc 台灣發表
今天參加了 cc 台灣(http://creativecommons.org.tw)的發表會:「權利不變,創意無限」。cc 台灣計畫是由中研院資訊所的團隊(莊庭瑞副研究員、陳舜伶小姐與自由軟體鑄造場計畫)成功地舉辦了這場發表會。在這個時候,我會想到當年 MSN 的一個 message:acer 小姐與 isaacmao 先生傳來的一個邀請的訊息。
要是沒有他們兩位,就沒有這個令人感動的現在。以及未來更多朋友的廣泛使用、快樂分享。我想要拜樹頭謝謝他們。:)